• <wbr id="1440h"></wbr><i id="1440h"></i>
    <wbr id="1440h"></wbr>
    <i id="1440h"></i>

    由十堰市網信辦主辦,十堰日報社承辦,房縣網信辦、丹江口市網信辦、鄖陽區網信辦、張灣區網信辦共同承辦的“堰遇車城 共見幸福”網絡大V十堰行“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2023年采風活動于2023年3月24日圓滿落幕。

    3669.png

    山水車城,宜居十堰!3月22日-24日,市網信辦和十堰日報社聯合舉辦“堰遇車城共見幸福“網絡大V十堰行2023年采風活動。湖北日報、湖北廣電、長江云、荊楚網、鳳凰網、網易新聞、新浪、百度等媒體記者和18位網絡大V將走進全市20多個點位實地采風和參觀調研?;顒悠陂g,長江云、秦楚網、十堰頭條APP、十堰晚報微博、云上十堰APP將聯合對本次活動進行文圖滾動播報,敬請關注。

    3月24日

    張灣區

    【16:55】

    經過3天的緊張走訪,“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網絡大V十堰行2023年采風活動圓滿結束。在3天的時間里,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等知名媒體記者,以及18位來自十堰周邊和十堰本地的網絡大V分別走進房縣、丹江口市、鄖陽區、張灣區等地。他們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用他們的視角發現這些地方的獨特亮點,并通過不同的平臺宣傳十堰在產業轉型、鄉村振興、共同締造等領域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5:00】

    十堰市首批網紅達人、網紅打卡地發布暨2023年評選啟動儀式在張灣區百龍潭景區舉行。

    參加本次網絡大V十堰行活動的媒體記者、網絡大V一同參加了首批網紅達人網紅打卡地頒獎典禮。

    【14:20】

    采風團成員走進張灣區百龍潭風景區,參加在這里舉行的十堰市首批網紅達人、網紅打卡地發布儀式。

    【12:04】

    采風團結束今天上午的全部行程。今天下午,采風團成員將走進百龍潭風景區。

    張灣區

    【11:30】

    采風團走進黃龍壹號生態園參觀走訪。

    黃龍壹號生態園屬黃龍生態文化旅游區子項目之一,是湖北省、十堰市和張灣區三級政府2013年重點項目,位于黃龍鎮斤坪村。規劃占地面積為386畝,總投資2.2億元,2012年始建,建設周期2年。

    該項目由中國農科院下屬北京中環易達科技園藝設施有限公司和日本利根川規劃設計,國內最大溫室生產企業上海都市綠色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屬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省內填補空白項目。

    項目包括高新農業技術展示館、綠色生活館、熱帶風情館、蔬菜花卉館、生態餐廳等5個溫室場館和配套設施及園區環境營造。

    【10:55】

    采風團成員走進位于張灣區境內的十堰市循環經濟環??萍紙@,參觀了解張灣區在循環經濟領域的成效和經驗。

    十堰市循環經濟環??萍紙@包括“十堰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十堰市工業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和“十堰市餐廚廢棄物處置中心”三個項目。

    十堰市醫廢處置中心,占地12畝,總投資2300萬元,2008年10月投入運營,日處理醫療垃圾5噸,基本滿足5縣1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要求。處置中心醫療焚燒生產線為全自動化、無害化,在國內行業領先,徹底解決十堰市醫療垃圾二次污染問題,更好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安全。

    危廢處置中心占地0.4公頃,總投資5200萬元,日處理能力20噸,年處理危險廢物6600噸。該項目采用回轉窯焚燒處置工藝,主要處理對象為油漆廢渣及含油廢物等工業廢物,可解決十堰部分危險廢物處置及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難問題,有利于樹立生態文化旅游城市的形象,有利于打造“百萬輛汽車城”的城市名片。

    十堰市餐廚廢棄物處置中心占地28畝,總投資9968.81萬元,采用“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發電”工藝處理餐廚垃圾,包括餐廚垃圾預處理系統,厭氧發酵系統,沼氣綜合利用系統,廢氣處理系統及自動控制系統。該系統日處理餐廚垃圾150噸,服務范圍覆蓋十堰市城區,包括張灣區、茅箭區、鄖陽區、白浪經濟開發區及武當山旅游經濟開發區。

    【9:45】

    采風團來到張灣區境內的遠景零碳智能電池產業園參觀,實地了解張灣區在綠色低碳產業方面的發展情況。

    遠景零碳智能電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20億元,是實現“雙碳”目標、引領行業快速發展、助推地方經濟倍增的重大項目。

    遠景動力公司是全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的鏈主企業、龍頭企業,也是遠景科技集團在十堰布局的五大項目之一。張灣區專門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區建設協調服務工作專班和遠景動力公司項目專班,三方合署辦公,推進項目建設。2022年,該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目標。

    今年6月底,項目規劃的7條產線將全部調試完成,今年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稅收10億元。

    遠景動力零碳產業園項目建設總進度已完成九成以上,正全力沖刺最后收尾工作。

    目前,產線調試與廠房建設同步進行,項目首條商用車插電式動力pack組裝線實現量產,首條電芯生產線第一批設備正陸續進場。

    【9:00】

    采風團成員走進張灣區巖嶺社區半山尚小區,深入了解該小區在共同締造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半山尚小區是張灣區共同締造示范小區,共同締造理念改變了“干部干,群眾看”的疏離,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半山尚小區位于凱旋大道98號,規劃總建筑13.9萬平方米,1008戶2500余人,在冊黨員192名。近年來,通過社區黨委引導、小區黨支部牽頭,黨員示范、“三方”聯動、發動群眾、全員共治,形成轄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近年來,該小區從信訪矛盾突出小區一舉轉變成為全區治理的示范。

    “三方共商”推進決策共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健全“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和“小區黨支部、業會委、物業公司三方”協調議事組織,解決好居民的“門前事”“煩心事”。

    “兩長三員”促進發展共建。發揮“兩長三員”(“兩長三員”即:黨小組長和樓棟長;安全員、衛生員、物管員)自治力量,帶動居民參與“小手拉大手”、植“愛心樹”、護欄清洗等清潔美化家園等志愿服務活動,居民自治得以體現。

    “志愿管家”助力建設共管。依托小區鄰里中心紅色陣地,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建立“小區志愿管家”志愿服務隊,輻射居民參與達200余人,組建了小區紅歌團、舞蹈隊、乒乓球隊等社團組織,構建了以新“興趣”為紐帶的“新熟人社會”,促進了社區生活共同體的形成。

    積分評比做實效果共評。制定《樓棟積分管理考評細則》,設置四大類考核積分評比制度,每月組織棟樓的“兩長三員”進行民意評比,在樓棟間激起了爭獲“流動小紅旗”熱潮。

    群策群力實現成果共享。通過共謀共建共管共評的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機制落實,解決了消防通道亂停車、小區門口斑馬線紅綠燈安裝等民生實事。開展消夏納涼晚會、清潔家園等志愿活動,將“樂民”和“育民”緊密結合,共享幸福生活。

    【8:20】

    采風團成員乘車前往張灣區展開第三天的參觀走訪活動。

    張灣區面積657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截至2021年10月,張灣區下轄2個鄉、2個鎮、4個街道、1個開發區、1個工業新區。1980年,十堰市設立張灣副縣級街道,1984年5月,十堰市撤社設區建鄉,設立張灣區。張灣區有襄渝鐵路、316國道橫穿東西,209國道縱貫南北,福銀高速公路十堰至漫川段及其支線十堰至白河段從張灣區穿境而過,在區內設十堰西、張灣、黃龍3個互通。2019年3月6日,張灣區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張灣區內有東風汽車工業旅游區、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著名景點。

    【8:00】

    3月24日,由市網信辦和十堰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堰遇車城共見幸福“網絡大V十堰行2023年采風活動繼續進行。今天上午,由多位媒體記者和網絡大V組成的采風團將走進張灣區的社區、企業,從生態環保、經濟發展等角度深入了解張灣區。

    3月23日

    鄖陽區

    【18:30】

    QQ圖片20230323183917.jpg

    QQ圖片20230323183922.jpg

    經過一整天的走訪,采風團結束了全天的采風活動。明天,參與本次活動的媒體記者和網絡大V將走進張灣區,走進張灣區的企業,社區和鄉村。

    【18:05】

    QQ圖片20230323180834.jpg

    采風團成員走進龍韻村村史館和中國紅色報紙展覽館,深入了解龍韻村的發展歷史,以及該村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績和經驗。

    【17:40】

    QQ圖片20230323175409.jpg

    采風團成員抵達鄖陽區柳陂鎮龍韻村,參觀探訪該村的共享生態農場。

    近年來,龍韻村立足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實際,以文旅產業主導,以香菇襪業兜底,以生態農業探索,全面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鼓勵黨員干部和能人大戶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發揮作用。因人而異謀劃產業,將村民緊緊依附在各個產業鏈上,充分發揮和調動村民積極性,致力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市場帶動,共建文旅產業。堅持把安置與興業同步謀劃,利用市場主體,同步建成記憶街、工坊街、風情街三條文創街區,打造“農、旅、文、商、學、藝”綜合體,大力發展旅游業,解決易遷群眾就業難的問題。景區內以花布、古玩、字畫、奇石、瓷器、餐飲等業態為主,整個商業街區已入駐41家商業。年可實現穩定就業266人,產值3660萬元。

    【16:38】

    QQ圖片20230323164547_副本.jpg

    采風團成員來到青龍泉社區的棉伙棉伴襪業工廠,近距離了解從一根絲線到一雙襪子的制造過程,同時了解青龍泉社區居民在家門口上班的幸福生活。

    【16:05】

    參觀完香菇小鎮,采風團成員又來到青龍泉社區居委會,體驗了解青龍泉社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

    【15:25】

    QQ圖片20230323151812_副本.jpg

    采風團抵達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在這里,媒體記者與網絡大V們參觀了香菇小鎮。

    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北接鄖府大道,西南面朝漢江,東交鄖十高速,距離鄖陽城區8公里,轄區面積3.87平方公里。

    該社區集中安置全區18個鄉鎮243個村4152戶14892名易遷對象,是全省最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QQ圖片20230323153748_副本.jpg

    成立4年來,青龍泉社區搭建“1+2+N”產業體系,建設香菇產業園、襪業產業園,開發小作坊、小物流、小買賣等就業崗位,實現了“一戶一產業目標”。

    2022年,青龍泉社區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0元/人,同比增長13.8%。

    體系為要,以融促穩。青龍泉社區構建起了“社區黨委—黨支部—網格黨小組”三級服務陣地,搭建“三員三長”隊伍體系,落實“六查六防”工作機制,推進“五治”融合治理方式,引領社區居民強化融入感、提升認同感、形成自豪感。

    丹江口市

    【12:45】

    12時45分,今天上午的行程全部結束。今天下午,采風團成員將抵達鄖陽區,前往鄖陽區的香菇小鎮、楊溪漁村、龍韻村等地進行實地探訪。

    【12:35】

    QQ圖片20230323124610_副本.jpg

    采風團成員乘車抵達丹江口市蒿坪鎮,實地探訪蒿坪鎮蒿坪村現代農業草莓產業園。

    蒿坪鎮蒿坪村現代農業草莓產業園緊鄰集鎮,園區占地總面積600畝。已建成草莓觀光采摘區、草莓科研育苗區和草莓高產種植區3個產業片區,輻射蒿坪村、王家嶺村、余家灣村、觀音廟村等4個村,每年可帶動周邊160余名群眾在園區務工增收,培育11戶本地農戶發展草莓種植產業。2022年3月,“蒿坪草莓”獲得“2022年度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其中“初戀的味道”、“天使8號”榮獲中國草莓品牌大會組委會頒發的“2022全國優質草莓擂臺賽金獎”。

    草莓觀光采摘區由十堰市綠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運營,占地200畝,建設有高標準智能大棚18棟,球形展示大棚1棟,物聯網控制中心1棟,配備了水肥一體控制中心、氣調貯藏庫、微型氣象站、水培展示及相關設備。主要種植“初戀的味道”、“香野”、“紅顏”等多個優質草莓品種,年產草莓10萬斤,年產值200余萬元。草莓科研育苗區由沈陽農業大學草莓研究團隊管理運營,占地200畝,主要建設有品種選育中心、組培脫毒中心、智能控制中心、莓農培訓中心、種質資源圃、工廠化育苗中心,由吳迪老師牽頭成立的5名碩博研究生研究團隊常駐工作。研究草莓源種248個,每年觀測草莓品種22個,年可培訓當地莓農1000人次,年可育優質草莓苗300萬株,年產值400余萬元。草莓種植區由丹東吳氏馨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管理運營,占地200畝,主要建設有草莓地栽大棚48棟,草莓儲藏車間1棟,草莓包裝車間1棟,目前正在建設,8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預計可實現年產草莓鮮果40萬斤、年產值2000萬元的目標。

    【10:13】

    QQ圖片20230323101613_副本.jpg

    上午10時13分,采風團成員沿環庫公路抵達丹江口市碧水連天觀景臺,欣賞丹江口庫區及環庫公路的壯美景色。

    丹江口的環庫公路全長429公里,跨越丹江口市、鄖縣、鄖西、武當山特區四地。一邊依臨清澈的丹江口水庫和幽深多姿的島嶼,一邊是國家森林公園,沿途更是一幅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秀美風光,被譽為“一條深呼吸的路”。“碧水連天”是環庫路第一個觀景臺,從這里可以領略碧波蕩漾的丹江口水庫上水霧繚繞,遠處山色蔥蘢有致,山盡水出,水流山動,別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環庫路上分布的這50個觀景臺,全部為修路時的廢棄土場,工程棄土棄碴利用率達到95%以上,通過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碧水連天觀景平臺是其中一個廢棄土場,經過改造后成為環庫公路江南段最大的觀景平臺。丹江口以一庫清水為“引子”,做好“山水一體”融合發展大文章,立足大山、大水、大森林,筑牢天藍、地綠、水清、城美四條生態底線,健步邁入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旅的生態濱江城市的快車道,成為了北方“水缸”的堅定守護者,也鑄就了生態濱江城的大美山水之無窮魅力。觀景臺上面向遠處放眼望去,姿態各異的群島盡收眼底。

    【9:30】

    QQ圖片20230323092920_副本.jpg

    上午9時30分,采風團一行登上丹江口大壩。

    丹江口大壩(丹江口水力發電廠),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城區,在漢江與其支流--丹江匯合口下游800米處。工程水工建筑物由混凝土壩、電站廠房、升船機提升系統及上游30公里的兩座引水渠道組成。它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和自行管理的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它不僅是根治漢江、開發漢江的關鍵工程,而且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佳的水源工程。擋水建筑物丹江口大壩總長2.5公里,工程最大壩高97米,壩頂高程162米,內裝6臺發電機組,裝機容量9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40億度。

    QQ圖片20230323094310_副本.jpg

    丹江口大壩景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城區,在漢江與其支流丹江匯合口下游800米處,是以丹江口水利樞紐為核心的水利風景區,由水利工程觀光區、親水休閑健身區、水利科普展示區、水源生態體驗區、游客度假服務區等五大景觀組成。

    丹江口水利樞紐位于漢江中上游,是治理開發漢江的關鍵性控制工程,南水北調中線控制工程,漢江流域規模很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由混凝土壩、發電廠房、升船機提升系統及上游30公里的兩座引水渠組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于2005年開始實施,丹江口大壩壩頂高程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工程近期平均調水95億立方米,遠期平均調水規??蛇_130億立方米。

    【8:50】

    QQ圖片20230323085242_副本.jpg

    上午8時50分,采風團成員集中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

    QQ圖片20230323090139_副本.jpg

    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旨在展現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的發展歷程。展覽館以弧形的主體建筑與圓形水池相結合,有力的顯現了三個原有構筑物的重要紀念性,設計意念上以水滴為主題,仿佛水滴從天而降散落在階梯式的建筑主體上,并且水滴沿著建筑從高到低的方向由少聚多,最終融入圓形水池中,象征了南水北調工程由南向北輸送水源,聚少成多,滋潤北方闊土的現實意義。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分前、中、后三廳。前廳高一層,水波式玻璃外墻設計,通透明亮,節能環保;中廳采用全封閉式水泥墻體,如同丹江口大壩壩體一樣堅固挺拔;擁有兩層的后廳,一層與前廳外墻設計相呼應,二層采用封閉式造型,清晰再現水域動感和質感。

    【8:40】

    3月23日,“堰遇車城共見幸福“網絡大V十堰行2023年采風活動繼續開展。今天上午,參與本次活動的媒體記者及網絡大V將對丹江口市境內的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丹江口大壩、碧水連天觀景臺、蒿坪鎮草莓小鎮等點位進行觀光走訪。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游,地處江漢平原與秦巴山區結合部、鄂豫兩省交界處。全市總面積3121平方公里,轄20個鎮(辦、處、區)、194個村,總人口47萬,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百佳幸??h(市)。2013—2019年連續七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成績突出單位”,入選湖北省21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歷史文化比較悠久。4000年前,大禹在此治水,2500年前后,孔子屈原先后到此作歌,孕育了滄浪文化。丹江口市建置歷史達2200余年,春秋戰國史稱均陵,自秦代設武當縣,隋唐改稱均州,民國始稱均縣。老縣城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利樞紐時全部淹沒,現址依壩建城,因地處丹江匯入漢江的口子處而得名。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98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甲類開放城市。城區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素有“中國水都”之美譽。旅游資源比較獨特。境內世界文化遺產、5A級風景區、道教圣地—武當山與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丹江口水庫珠聯璧合。全市現有丹江口大壩、靜樂宮、太極峽、南神道、滄浪海等A級以上景區14個,近年來,武當大明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等文旅項目相繼建成,是全國水上摩托艇大賽的定點舉辦城市。先后榮獲“國家旅游名片”、“中國美麗山水城市”、“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丹江口市經濟發展初具規模。漢江集團、農夫山泉在此投資興業。全市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71家,上市企業1家,形成了汽車及裝備制造、水資源及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輕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為主的產業格局。

    src=http___ss2.meipian.me_users_9481868_40888e7f1dfc4834a606366d35d10e33.gif_meipian-raw_bucket_ivwen_key_dXNlcnMvOTQ4MTg2OC80MDg4OGU3ZjFkZmM0ODM0YTYwNjM2NmQzNWQxMGUzMy5naWY=_sign_e889ce6ffea3fcfaeab926204991.gif

    3月22日

    房縣

    【17:30】

    第一天的采風活動圓滿結束。明天,參加本次活動的記者和網絡大V們將前往丹江口市城區、習家店鎮等地進行參觀。

    【17:05】

    IMG_6891(20230322-171308)_副本.jpg

    采風團抵達北京忠和房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參觀。

    IMG_6886(20230322-171204)_副本.jpg

    北京忠和房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本8000萬元,由北京忠和集團投資興建。該項目是南水北調房縣與北京市房山區對口協作成果之一,作為京堰啟動對口協作以來的第一個產業類大項目,北京忠和房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項目是房縣打造百億黃酒產業的重要抓手,也承載著兩地人民的殷殷期望。

    IMG_6887(20230322-171214)_副本.jpg

    黃酒車間主要是洑汁釀造與米香型白酒釀造,可實現10萬噸黃酒釀造,目前已投入使用。包裝車間已安裝完成七條全自動、半自動包裝生產線,包括36000瓶/h的PET吹灌旋一體生產線、24000瓶/h的玻璃瓶全自動灌裝線、易拉罐無菌罐裝生產線、全自動5L桶裝生產線以及其他三條半自動包裝生產線,實現各種異形瓶型的灌裝生產。公司主營產品有“忠和”系列洑汁、氣泡黃酒和、“礦純”系列飲用天然礦泉水、蘇打汽水、都星系列白酒等等。房縣黃酒釀造技藝歷史悠遠,被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司與北京工商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充分發揮黃酒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上的優勢,共同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在房縣黃酒酒曲制作工藝和品質、黃酒的工藝和品質,以及新產品的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16:20】

    IMG_6878_副本.jpg

    采風團成員來到湖北恒達紡織有限公司參觀。

    IMG_6875_副本.jpg

    湖北恒達紡織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單體面積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單體效益最好的紡織成套設備企業,公司總投資10億元,占地200畝,建設廠房10萬平方米。公司引進了世界領先的紡機生產商德國賜萊福、瑞士立達、意大利薩維奧等全球最頂尖的設備,現有棉紗生產線等設備655臺(套),紡紗規模達10萬錠,年產值15億元左右,稅收3000萬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00個。同時為房縣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提供了優質原材料保障,帶動房縣出口創匯達3億美元,較好地填補了國內紡織產業高端新材料市場空白,緩解了華中紡織市場原材料供應緊張局面。

    【15:15】

    采風團抵達上灣村,參觀走訪該村的鄉村建設情況,并參觀該村的鴛鴦柏古樹。

    鴛鴦柏樹位于上灣村村委會河對面,傳說是“廬陵”李顯被貶房縣,由韋皇后親自栽種,距今已有千年。千年“鴛鴦柏”組成的“巨傘”高達數十米,濃蔭遮地,成為村民納涼休憩的好去處,古柏冠如華蓋,庇護了一代代村民,成為上灣村最典型的標志,因此又被老百姓稱為“鴛鴦樹”“神仙樹”“皇帝樹”。

    【14:45】

    QQ圖片20230322145329_副本.jpg

    采風團抵達房縣化龍堰鎮上灣村,冒雨參觀該村的設施蔬菜大棚基地。

    化龍堰鎮上灣村位于房縣縣城以西20公里,是省、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共同締造”示范村。

    QQ圖片20230322145352_副本.jpg

    近年來,該村深入貫徹“共同締造”理念,走好“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發展路線。

    上灣村蔬菜基地主要種植辣椒、萵筍、西紅柿等反季蔬菜,推進“農超對接”營銷模式,產品主銷十堰、荊州、襄陽等地,旺季日均可產蔬菜5萬斤。為不斷提高農戶種植效益,片區實行“市場主體+基地+農戶”合作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群眾基地務工等方式,把市場主體與農戶連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采取“租金+薪金”鏈接模式帶動群眾增收,2022年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發放土地租金60余萬元,發放薪金300余萬元,有效帶動200戶村民就業增收。

    【14:00】

    QQ圖片20230322140043_副本.jpg

    采風團來到項家河村茶葉示范基地參觀。

    QQ圖片20230322140047_副本.jpg

    項家河村茶園系2021年春季栽植,全部為無性系繁殖茶苗,新增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為打造高端有機綠茶基地,采用有機方式種植,施用項家河村有機肥場自主生產的有機肥,為加強管理,村委會牽頭成立房縣馨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對茶葉基地進行統一管理,避免出現重建輕管現象,項家河村茶葉基地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村上群眾共同致富,茶葉基地通過流轉村上群眾土地按照每畝租金500元,每畝管護費500元的標準,全部按時兌付給村民,村上群眾通過在茶葉基地務工,參與茶葉基地管護,戶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13:30】

    采風團開啟今天下午的采風之旅。今天下午,采風團將對門古寺鎮項家河村,以及房縣恒達紡織工業園、房縣北城工業園等地進行走訪。

    門古寺鎮項家河村地處房縣西南,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門古寺鎮立足自身優勢,緊扣農業大鎮定位,圍繞“村村有特色、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目標,采取“擴、穩、引”舉措,著力構建萬畝煙葉、萬畝茶葉、萬畝中藥材、萬頭肉牛養殖“四個一萬”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以農業產業發展奠定鄉村振興工作堅實的物質基礎。項家河村作為門古寺鎮鄉村振興示范村,以建設農業田園綜合體為發展主脈絡,以促進群眾增收為發展目標,按照“找準路子、想好法子、多出點子、掙到票子”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發展思路,把鄉村振興和村情、戶情有機結合,圍繞黨委中心發展思路,制定特色發展布局,引領群眾參與,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12:18】

    采風團抵達房縣門古寺鎮項家河村。1800多歲的大柳樹下,熱情的村民以民間鑼鼓表演迎接參加本次活動的記者和網絡大V。

    【11:00】

    IMG_6805_副本.jpg

    采風團成員參觀陳家鋪村云來簡宿。

    IMG_6798_副本.jpg

    云來簡宿是由陳家鋪村村投公司將閑置資產老舊房屋、土地林地入股,本鎮返鄉能人柯昌兵和新鄉人程華振投資1000余萬元合股建設,通過舊物利用+新型材料研發打造成的集生態康養、休閑娛樂、繪畫創作于一體的特色民宿。目前,一期8棟已投入運營,二期12棟正在施工建設,預計12月全部投用;同時,云來簡宿也是窯淮鎮鄉村振興研究院,農業專家魏曉明工作室,村投籌資辦和樸樸心童畫工作室。

    【10:45】

    IMG_6788_副本.jpg

    媒體記者及網絡大V們走進陳家鋪村的歸心書院采風。

    IMG_6787_副本.jpg

    歸心書院是由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工作者、圓明園早期藝術家之一、宋莊藝術家村開拓者、北京七彩霞光藝術培訓中心創始人張惠平老師設計建造的。張惠平老師2018年來到陳家鋪村采風,感受到陳家鋪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便在此創辦了歸心書院,并將七彩霞光藝術培訓中心擴展至陳家鋪村。張惠平老師利用寒暑假期帶領北京的學生到此寫生,親自教授窯淮鎮學生40余名,點燃了山區孩子的繪畫夢想,讓藝術的種子在鄉村土地上生根發芽。

    【10:30】

    采風團成員來到陳家鋪村的采摘園參觀并品嘗這里種植的草莓。

    【10:10】

    QQ圖片20230322102508_副本.jpg

    QQ圖片20230322102031_副本.jpg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之后,采風團順利抵達房縣窯淮鎮陳家鋪村。在這里,網絡大V及媒體記者們將對該村的政治生活館、文化長廊、采摘園、云來簡宿、歸心書院、醉美鄉村特色餐廳等點位進行觀光走訪。

    窯淮鎮陳家鋪村位于房縣縣城以西40公里,近年來,該村以茶為媒,通過茶葉搭臺,藝術植入,旅游唱戲,培育茶文旅融合的新型發展路徑。通過開發“茶+”山、“茶+”村、“茶+”作坊、“茶+”宿、“茶+”亭等新型旅游業態,建設以休閑、旅游、度假為主的茶旅融合,以培訓教育、科研科普、夏令營為主的茶科融合,以茶餐、茶藝、茶具、茶蜜等為主的茶產業融合,聚力打造“生態宜居、魅力宜業、休閑宜游、健康宜養”鄉村振興示范村。

    【8:15】

    QQ圖片20230322082855_副本.jpg

    由媒體記者和網絡大V組成的采風團登上大巴,由十堰城區出發,一同前往本次活動的第一站——房縣窯淮鎮陳家鋪村。

    ★“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2023年采風活動第一站:房縣
    ★“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2023年采風活動第二站:丹江口市
    ★“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2023年采風活動第三站:鄖陽區
    ★“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2023年采風活動第四站:張灣區

    秦楚網(10yan.com)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6-2023 www.massmediac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十堰日報傳媒集團 出品:秦楚網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_国产在线精品性动漫_91久久超乳爆乳中文字幕_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