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縣:羊肚菌產業撐起群眾增收“致富傘”
連日來,房縣各地的羊肚菌種植基地進入采收階段,呈現一片春日好“豐”景。
在紅塔鎮朱灣村羊肚菌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黑色的菌棚如起伏的山巒。棚內破土而出的羊肚菌,像一把把棕色“小傘”,錯落有致地盛開在菌壟上,壯碩飽滿、長勢喜人。
走進軍店鎮軍馬村羊肚菌種植基地,一列列、一簇簇像降落傘一樣的白腿羊肚菌鉚足了勁往上長,長勢格外喜人,菌香混合著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村民們正拿著小刀忙著采摘,動作小心翼翼又很麻利,不一會兒,采收的羊肚菌就裝了滿滿一大筐。
紅塔鎮塘溪村也將羊肚菌作為致富產業發展起來,“我第一次試種羊肚菌,種了26畝,目前羊肚菌出菌整齊、長勢良好,部分馬上可以開始采收,預計4月中下旬采收完畢,畝產干品預計100斤。”紅塔鎮塘溪村羊肚菌種植戶許明建介紹說。
“山珍羊肚菌,形狀像松果,營養賽蟲草,常食永不老。”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形似羊肚而得名,既是宴席上的珍品,也是食補食品,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羊肚菌從每年12月份種植到次年3月份產出,前后4個月左右,周期短,且種植戶還可以利用半年時間種植其他農作物。新鮮羊肚菌可以賣到40元一斤,每斤干貨價格在600元左右。
近年來,隨著羊肚菌市場的不斷向好,房縣各地借力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立足本地土壤結構好、水源干凈、污染少等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引進經濟效益明顯、市場前景廣闊的羊肚菌產業。
為了提升羊肚菌種植水平,房縣探索出“一網兩膜”及“水稻+羊肚菌”高效種植模式,夏種水稻冬種菌,有效解決土地季節性拋荒問題,將“冬閑田”變“增收田”,實現了水稻、羊肚菌雙豐收,有力促進食用菌產業提檔升級和農民持續增收。
房縣在做好羊肚菌種植的同時,強化科技支撐,狠抓技術指導,加大菌種研發,拓展市場銷路,確保種得出、種得好、賣得了,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產業興、百姓富。
羊肚菌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也是高風險產業。房縣引導種植戶按照每畝保費240元(財政補貼220元、農戶自出20元)、保額6000元標準統一組織投保;對帶動農戶發展羊肚菌和提供全程技術服務的市場主體每畝獎補服務費100元。
目前,房縣已在軍店、紅塔、城關、門古、白鶴、中壩、青峰、化龍、窯淮等鄉鎮種植羊肚菌1.2萬畝,預計實現產值4.8億元,帶動菇農增收2億元以上。小小羊肚菌,撐起群眾增收“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