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湖評論:用心用情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商小桂
3月28日,國新辦就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透露今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重拳整治9大網絡生態突出問題,釋放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的鮮明導向。這真是劍之所指,民之所望。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已融入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數網民匯聚至此,形成了一個交互、開放的輿論場,網絡空間已成為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然而,因其流量商業化的趨勢及輿論形式的隱蔽性,就出現了平臺重流量、輕管理的情況,給了不良信息傳播的可乘之機。有的用戶為博眼球吸流量,發布內容真假難辨、善惡不分、是非不明,甚至純粹的擺拍造假,嚴重誤導公眾,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網絡空間何以長治久安?
清朗網絡,需用重典,久久為功,方能善作善成。近幾年,網絡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力度來綜合治理網絡空間,如2021年開展的整治“飯圈亂象”,2022年整治應用程序信息服務亂象,2023年聚焦打擊網絡水軍、規范重點流量環節網絡傳播秩序等。并先后出臺了《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對網絡違法行為加強監管。然而一些頑瘴痼疾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披著羊皮的新戲法不斷演變。這就需要我們揮出鐵腕,并用久久為功的毅力,堅持在實踐中邊治理邊總結,將專項治理活動中的一些好辦法、好措施固化下來,形成常態化機制;堅持民眾關切為重點,熱點問題快速反應快速解決重拳打擊,以快治亂以重治典;堅持標本兼治,長效治理,讓網絡空間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持續向上向善,更加天朗氣清。
清朗網絡,需社會星火聚光,弘揚正氣,方能精神充盈。網絡空間是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要維護正常的傳播秩序、清朗的網絡環境,社會公眾的力量必不可少。相較于現實社會,首先,網絡神經錯綜復雜,容易出現問題點更多,這就需要積極發動社會公眾的監督力量,讓不良網絡行為快速暴露,抓早抓小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其次,網絡淡化了人們言行的責任感,更容易出現口無遮攔,這就需要激發公眾傳播正能量的使命感。譬如,中央網信辦主辦的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征集評選活動,通過征集和傳播一批網民認可、社會認同、影響廣泛的正能量作品,以多元載體交織融合,唱響時代主旋律,傳遞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在網絡空間彌漫沁潤人心的向上力量,在網友中激起萬千波瀾,實現強有力的價值引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點滴微光也可不斷凝聚起廣大網民思想共振、情感共鳴、行動共進的蓬勃力量,激勵網民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和帶動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來持續滋養,網絡空間必將全網善意涌流。
清朗網絡,需民眾明眸雙眼,遠離歪風,方能激濁揚清。我們共處在一個網絡世界,網絡空間是我們每一個人洞察世界的窗口,既有海納百川的磅礴,也有網聚星辰大海的寬廣,但也難防網絡亂象。除了政府的監管維序,網絡的正能涌流,還需民眾堅守核心價值導向,堅持自我修養的提升,自覺抵制低俗內容及價值扭曲的網絡信息,堅決不傳謠不信謠,讓謠言不攻自破,讓低俗無處藏身。同時,我們還要擦亮雙眼,覺醒認知,對于一些歪曲事實的不實言論或非頂流評論能理性辨別,客觀評價,不跟風不盲從。用我們的明眸慧眼為網絡空間激濁揚清,用心用情守護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來源:荊楚網)